方云把自己的想法和何凯他们商量了一下,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于是,方云开始用毛笔在一条条彩色的纸张上写下邀请人们参加首次民族复兴党集会的通告,让人到桐梓大街上去张贴。在集会的晚上,民族复兴党的4名委员站在门口等待赴会的人们,除开原来的跟随方云从天门洞出来的那22名人员外,一个人也没有来。
“真是一个人影也没有。”张连武等得不耐烦了,有点丧气地叫道。方云也不生气,他让张连武、林红军把护卫队的人员全部从学校请来,他在酒楼的院子里面给他们发表演讲。
经过两次挑选后,方云从中精选了条件比较好的有文化的人,组成了一个两百人的卫队,并安排在他们的学校里面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卫队分为两组,每组一百人。训练由张连武、林红军各带一组负责。而何老板由于脚不方便,就留在酒楼坐镇。黄胜利、刘爱国和谢峰则留在了天门洞。
何凯、方云在听取了朴志玄收集来的情报后,经过仔细地分析和判断,决定趁着桐梓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大力扩展民族复兴党的影响。听说革命军又打回来了,达官贵人、地主土豪都跑了,留下来的基本全是手工业者、流民和贫民,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能迅速的提高民族复兴党在当地民众中的地位。对于现在就地举旗造反,何凯、方云还没有疯狂到那个地步。大汉帝国几十万大军就在附近,随便一个手指都可以摁死他们这只小蚂蚁。
“我必须使自己明白并永远记住,我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帝国法律下把民族复兴党变成一个政治机构。”方云脑海里闪过了在欧洲留洋时候所学到的有关政党党派的知识。在欧洲,有不少政党都是由小到大,操纵民心,利用无产阶级而达到夺取国家政权的目的。当然,最终他们都抛弃了无产阶级,向强权阶级妥协了,成为新的强权阶级了。
3月27日拂晓,革命军突然出现在遵义西南一带,突破鸭溪、枫香坝帝**队的防守,在安底、沙土会合,直逼乌江。31日,革命军突破乌江天险南渡,挥军佯攻贵阳。这让来贵阳督战的李飞耘大为恐慌,急调滇军孙渡带领三个旅增援贵阳,使得包围圈西面出现了缺口!华泽民则抓住时机,率领革命军快速西进,跳出三民党的包围圈,把几十万的帝**队全部甩在乌江北岸。
兵不厌诈,巧计奇谋。
※
其实,悦来酒楼也就是方云他们在桐梓县城的落脚点。
※
西元1926年3月21日晚,茅台。
有了这一笔150块大洋的捐赠,民族复兴党更是在《红星报》上疯狂地打他们的广告和引发传单,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党的前途,在目前实力不强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最好的合法壮大自己的途径。这次演讲是方云和他的民族复兴党的转折点。
4月18日晚上7点的时候,酒楼二进的大院里面已经是来了近百人。院里人声嘈杂,烟雾腾腾。方云站在简易的演讲台上,心情还真是紧张和激动。他明白这次演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前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自己今后一生的命运。
方云刚开始演讲的时候,声音平淡,没有任何波澜。人们为了听清楚他的说话,慢慢地开始安静下来。方云继续他的演讲,这时候他的声音开始出现了高低变化:
“今天,站在这里的每一位大汉帝国人都经历过战争,抛开国内的不讲,就说四年前,我们在战争中失败了,帝国蒙受了奇耻大辱,土地被割让,军队被遣散,人民生活在饥饿和动乱中……”方云越说越激动,声音渐渐失去了控制,开始激昂起来。原定半小时的发言,方云却整整讲了近一个小时,谴责、激动、爱国和保证之词,从他口中流了出来。
初春的天气,温温润润,还有一点微微的凉意。桐梓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天气,一辈子呆在这里的人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安排他们的生活,即使是世道已经不比从前,他们还是要在这里生活下去。
桐梓原来就是贵州的富裕之地,只是适逢乱世,连年战祸,经济慢慢的萧条下来。人口也减少到只有七八万人。这半年多来,革命军、民团、黔军和三民党来回在附近打仗,让本来就萧条的经济更加恶化。当然,富裕的人口还是不少的。
桐梓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悄然开了一家名为悦来的酒楼。酒楼的老板据说是从西洋归来的商人,出手很大方,用了近一千块大洋盘下了这间原是一家客栈的铺面。铺面前后有三进,很大。据说如果不是最近战火纷飞,原来的客栈老板还不一定要出让。
在卫队人员听完方云关于大汉民族未来的演讲后,他让大家散去。他对自己的演讲才能还是有信心的,他坚信肯定会有人来听他的演讲的。随后,方云改变了方法,用报社的油印机油印了请柬,派人发到路上行人的手上,并在自己控制的报纸《红星报》上刊登了通知。
这一次,开始来了几个人,慢慢地,赴会人数增加到十几人,最后到达了三十几人。这让方云很受鼓舞,也收到了来听演讲的人购买门票的的捐助。这样,方云又继续在报纸上打广告,要王文宾他们几杆笔在报纸上造势。渐渐地,民族复兴党在桐梓人们耳中熟悉起来。当方云决定在4月中旬再举行一次演讲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起这件事情。
※
在民族复兴党内部,方云也是有着很强的危机感。也许是他天生的谨慎的本性,他总觉得他与何凯之间有些许的不融洽。现在大家是患难与共,那么以后呢?或许,现在想这个问题有点早了,可是方云还是决定把军事控制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有了军权,就不怕他与何凯之间还是暗藏着一些危机的。
在民族复兴党九个委员(新增了张连武、林红军进来)中,何凯、王文宾、朴志玄和黄胜利等人是他的结义兄弟,但私底下,何凯、朴志玄、黄胜利和刘爱国私交比较好,基本上是以何凯为首,他们三人亲近何凯胜过亲近自己。王文宾、谢峰两人有点粗线条,性格相投,反倒玩得比较好,既不靠近何凯也不靠近自己。委员中的张连武、林红军纯是武人一个,军事素质不错,政治觉悟就差点,对何凯他们这批人总是有点疙瘩的,估计以前没少吃过亏。但他们反而比较好控制,容易站到方云这一边。
想到这里,方云不由有点想念起杜英豪来,如果他留下来和自己一起奋斗,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啊。他摇摇头,想到了经费问题,虽然目前还是有点钱,但那些黄金方云是另有打算的,准备用来购买武器。搞政党最重要的是就是活动经费,这点方云是清楚的。方云决定通过召开较大型的会议来增加党员人数,扩大经费来源,应该可以募捐到足够的经费的,毕竟桐梓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富裕的。
桐梓。
清晨起来的人们发现城里又有了带枪的士兵。他们的军服是统一的淡灰色,人数不是很多。他们明显也不是县长和保安队的人,县长和保安队的人早就跑到贵阳避难去了。在原来县政府办公的地方又贴出了布告,说是什么悦来酒楼招护卫队,人数只招两百人,每人每月军饷是三块大洋。
悦来酒楼的方云方三爷放出话,要保护县城不受溃兵、流寇的骚扰,所以要招人组成护卫队进行自保。加上开出的条件也实在优厚,在目前这世道里,这样的优惠条件是少有的。而且是城里的名人何老板在招人,所以,城中不少的适龄青年都跑去报名。
长工老李提着马灯,驾着一辆装满酒坛的牛车,沿着黑乎乎的赤水河岸,赶往东家的院子。一边驾车一边打瞌睡的他忽然听到一阵哄哄的脚步声,一支队伍象幽灵一样在他眼前出现。老李被吓呆了。这时候有一个声音对他说:“老乡,不要怕,我们是革命军。”一直到22日拂晓,这支革命军队伍才消失在南方的晨曦中。这是中央革命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在古蔺大张声势活动的革命军的一个团,给正在重庆的李飞耘总统和他的参谋团照成了一个假相:革命军行动忽东忽西,反复无常,相当混乱,已是瓮中之鳖,正在垂死势扎。目的还是想在宜宾、泸州的长江段渡江。于是,三民党和川军的精锐部队都向西调动。在这个地区,李飞耘部署了五十万到七十五万军队,各部队防区之间衔接紧密,以防革命军从北面漏网渡过长江,或向西进入四川或云南,或向南穿过贵州去广东和广西,或向东返回湖南、江西。李飞耘深信,这次是把革命军死死的捆住了。
3月24日,李飞耘偕同夫人陈美龄飞抵贵阳,并在贵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事情还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人们被方云的真情感染了,掌声雷动。好几次,方云由于热烈的掌声被迫暂停演讲,汗流浃背的方云虽然因为精神极度亢奋而略感到筋疲力尽,但内心却是万分欢欣:“我成功了,我能够演讲了!”方云终于对自己的演讲能力感到放心了,此时的他,不由想起了在苏区听到华泽民的演讲的情形,每每被他的演讲感动,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热情的听众也当场慷慨地捐赠了150块大洋。
民族复兴党的委员们欣喜若狂,纷纷上台和方云握手拥抱。王文宾更是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兄弟,诚心诚意地说他现在终于领教了方云的演讲才能。
悦来酒楼在桐梓顺风顺水地开了两个多月,生意慢慢地火红起来。酒楼推出西洋式服务,有其高雅的格调也迎合了富人猎奇的爱好、口味,也有大众化的消费吸引了中低层的消费人员。悦来酒楼的老板是一个年轻人,姓何,为人不错,还捐资在桐梓成立了一所私人学校,办了一家报馆,出版一份叫做《红星报》的私人报纸。报纸的内容很平常,除开报道一些过时新闻外,就是留有一定的版面宣传一个叫民族复兴党的小党派。
随着生意上的逐渐红火,悦来酒楼也引起了桐梓一些小帮派地痞混混的注意。可是,这些准备到酒楼打秋风的地痞混混们很快就尝到了苦头:被何老板的三弟方三爷狠狠教训了一遍,他们当中的几个头领人物莫名其妙地在桐梓县城消失了。很快,方三爷带着几个新的强力人物重新整合了桐梓的小帮派,凡是不买帐的,基本上都从人间消失了。整合后的这些小帮派后,人手也有差不多五百人,全部交给朴志玄负责,主要还是利用这些地头蛇来收集桐梓县城的消息情报。
渐渐地,何老板为人的仗义在桐梓县城里面慢慢有了名气,朋友也多了起来。就是县长和县保安队长也是悦来酒楼的常客,在桐梓,可以说何老板的面子很吃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