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时候这样玩,经常会挨骂,但我却乐此不疲。
并不是因为这有多好玩,只是因为那时候能玩的,真的不多,到处乱跑又会被人说没教养。
而宇宙,便于那时候,我手中绷紧的桌布差不多。
虽有糖果与瓜子啥的,但分到每个人手上的分量并不多。
而我小时候,牙口不大好,嗑不来瓜子。
便喜欢用这些瓜子花生啥的,放在餐桌的桌布上进行把玩。
李鸣越是能够体会到,以“光年”为计量单位,是多么的不好用。
光年,衡量距离的单位,顾名思义,光在宇宙真空的环境中,沿着直线经过一年的距离。
这个单位本是人类用来丈量宇宙时,所弄出来的单位。
很好,至此时间与空间两个标尺彻底分家,还加入了名为重力的扭曲量作为调和。
然后,大家应该也知道,生物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会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对吧?
虽然有些变化,可能在度过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再也没有用到的机会了,但是这段经历,依旧会被铭刻在生物的DNA当中,以避免后代碰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样解决。
倘若说人类在星球之内,观察星球之外时,没办法测量扭曲变量的话。
现在生命进入了宇宙,脱离了星球。
那么这个名为扭曲数值的变量,就必须要考虑进去了。
名为“重力”的扭曲值,并没有被计算。
经过平坦的画布,跟经过恒星凹陷,光的行进速度,完全不同。
这么说能理解吧?
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
光是能量,能量能被扭曲,这很合理对吧?
而能量被扭曲的数值,是会受到“被扭曲数值大小本身”的影响。
知道了这些之后,让我们再把光年这玩意刨开来看。
众所周知,光是会被重力所扭曲的。
所以人类认为,被扭曲的光,会向着宏观变量,也就是贴着宇宙这块画布,向着凹陷下走一遭,呈现出人类视野所感知到的光扭曲,而后再回到水平线之上,继续前进。
真正有意义的,是生命,在这两个标尺的记录之下,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起初时,李鸣还会去在意时间。
又过了一年,自己必须如何如何,更加努力加快速度之类的。
它是下陷没错。
这是从宏观的角度上所看到的场景。
而与这宏观的宇宙相比,人类这种生命体,就像是那微观世界的细胞内,寄生的菌毛一般。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宇宙当中,太阳系内星球的大体运转方式。
想必,大家的心中也都大概构想出了,这么一个情形。
质量巨大的恒星,落在将名为宇宙的布上,使其向下陷去。
下半圆,向下凹槽状。
一堆小学生买了陀螺之后,便会在一起玩。
个头较大的陀螺,会率先沉下底部,小一些的则会在边缘处一直转圈。
那时候的自己,还没有经历御兽天赋检测。
也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小屁孩,自然是喜欢得不行不行的。
由于那时候的自己而父母,并不知道自己会觉醒御兽天赋。
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小行星,自己也会自转。
这种自我转动就大大的延缓了,它们坠向太阳的速度。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那段,陀螺与溜溜球大热的时间。
掌控时间的能力,在许多的作品之中,被奉为强无敌的象征。
空间为王,时间为尊嘛。
但时间的概念,对于现在的李鸣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
每个太阳系之中,最重的物体便是那颗名为太阳的恒星。
众多围绕着它转动的小行星,便想那些桌布之上的瓜子与花生一般。
会朝着重力最大的中心滑落,只不过相比起那些瓜子与花生。
陶瓷制的餐具叠在一起,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算不上轻。
我便会把垂吊下来的桌布拉起一个角,将其绷紧,与桌面保持一条水平线。
然后将瓜子花生啥的,撒在自己扯起来的这一角桌布上,只需要轻轻的用手指向下一按,那些散落的花生与瓜子,便会滑落到自己所按压的位置上。
但实际进入宇宙之后,越是使用这个单位,你便越是能够感受到人类的认知有多么的不足。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喝过喜酒?
以前那时候,手机并没有那么普及,等待开席的那段时间,其实挺无聊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都计量单位已从“年”更迭至了“纪元”。
生命所探索的疆域,也是从“光年”更迭至了更为准确的“星系坐标”。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疆域的扩大。
这是一种刻录在DNA上的本能,犹如部分人类,天生就具备某些特殊的抗体一般。
至此,空降坐标体系,应运而生。
彻底刨除了时间变量。
以空间自身的位置,加以重力扭曲值,并计算凹陷、画布延伸等问题,将空间以坐标点方式,表述出来。
同样是光走一年,不同的路线,代表的数值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再加上星球之间的距离,动辄便是数十数百光年。
这数量级一大,差值的问题,也就变得愈发明显了起来。
即一颗恒星的扭曲值,与巨型黑洞的扭曲值,肯定是有所差别的对吧?
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剩下的就很好理解了。
光年这个单位,是光在固定时间单位下,所经过的距离。
这样能有效的计算凹陷处的距离,以丈量名为宇宙的画布。
但是吧....
光在不同重力环境下,被扭曲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说是菌毛,都算是夸大了,实际情况比那菌毛还要渺小,不知多少个数量级、
宏观上的变量,并不会直接反应到,细胞层面的微观结构当中。
就如同你一百多斤的人,怎么用力的去踩脚下,那粘黏在鞋底的细菌,也无法改变,它们不断在你鞋底繁衍生息一样。
周围围绕着下陷的恒星,不断自转的星球,在边缘不断挣扎着,让自己能够苟延残喘更长时间。
这样的画面,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吧?
好,那么接下来我要告诉你,对于这名为宇宙的画布而言。
但最后总归还是会落至底部,与大家伙相互碰撞。
围绕着太阳旋转的那些星球,也差不多是这样。
只不过那些星球内部的是**,每次自转的动能,都会通过**储存起来,让自己能够转得更久。
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的负担。
小时候会给自己与老弟一些闲钱作为零花。
那时候学校门口的小卖店,总会放一个大家共用的陀螺盘。
我记得那时候,为数不多的动画....
嗯,应该归为特摄片才对。
当时好像是少儿频道还是哪个频道播放来着的,算得上风靡一时。
因为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对于现在的李鸣而言,都不过是标尺罢了。
空间说确定方位的标尺,时间是记录发展的标尺。
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