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的学生坐在最前排,有人特意搬来食堂的长条凳当“VIP”座,林一民和周海波正站在凳上挥手,看见他就扯着嗓子喊(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
复旦直到1984年才出现公开的吉他讲座,1979年时既没有吉他社团,也没有集体弹唱活动,弹吉他基本是个人或小圈子行为。
这也就代表着弹吉他算是稀罕中的稀罕事。
有人弹吉他给你唱歌,还是许成军。
这吉他跟他也有关系,他有个表哥在金陵东路开旧货店,淘到一把二手的魔都民族乐器厂生产的793吉他,他五音不全,自然是不需要,但是有一次和许成军聊天知道许成军会弹吉他,就特意问了句许成军要不要。
许成军觉得这年代吉他难得,也确实是喜欢,何况熟人转介绍,成色不错,价格也是相对合适。
最终,许成军以单价26元,从林一民表哥手里拿下了这把吉他,买回来调试过几次,但是还没用过。
1979年吉他多和欧美民谣、知青下乡时的“地下弹唱”绑定,比如在知青群体中曾流行用吉他弹《三套车》《喀秋莎》,对复旦学生来说,弹吉他不仅是玩乐器,还暗含一点接触多元文化的隐性意义。
许成军同志这么潮流?
还会吉他!?
那还不听?
许成军一听这架势,征得教官同意就小跑着到淞庄取吉他,来回10多分钟。
等他回来的时候就发现,操场中央早已围出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圈。
“大家能不能等?”
“必须能!”
中文系的兴奋劲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有机会听作家许成军弹吉他唱歌,听起来就有意思!
“我们大作家还会乐器!”
“同学们,要不要听成军同志弹其他!”
“要!要!”林一民在其中喊的声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