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黎阳与举大事_汉末太平道_废文网手机站
返回

汉末太平道

首页
第32章 黎阳与举大事(1 / 2)
最新网址:m.feiwen5.com

“上古卫河、淇水合流,为黎水。山南水北的位置是阳。所谓‘黎阳’,就是黎水之北。只不过,眼下河道变化,黎阳沟通大河,就成为了中原南北沟通的要道,真正的‘咽喉’!”

鱼儿上钩,冬雪浮冰中,晃动起一道水波。而后,鱼竿猛力一抬,它就蓦地飞起,落到了少年的手中。少年看了看这鲤鱼的成色,满意点点头,丢掉旁边的草篓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十一月间,朔气凛冽,风吹广野。从黎阳津的渡口,望向数里宽的滔滔大河,就能感受到一种贯穿历史的浑厚气概。

冬雪漫漫落下,冰花洒于岸草沙洲。浮冰起伏河上,碰撞出金石之声。然而大河浩荡,冰不能合,河心奔湍宛若奔马。千里卷沙,夺气吞声,雾气蒸腾如同烟霞。

“挟山川之力,通中原之咽喉…这就是大‘河’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的‘河’,也是黄河…”

张承负蹲在黎阳津的渡口,提着一根简易的竹竿鱼竿,串着粗麻的鱼线,钓着黄河的鲤鱼。他一边垂钓,一边看着漳水的支流与清河交汇,又一同与黄河相连。至此,贯穿河北大地的河网,也于此处,与浩荡的黄河连到了一起。

黄河,这条塑造华夏的母亲河,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有个专属的称谓,就叫“河”。此时这条大河充沛的气势,远比后世缺水的状态,要煊赫澎湃的多。而她经常泛滥改道,“决溢横流”,如同“游龙”,也深刻决定着下游各州、各郡县的兴衰。

最新网址:m.feiwe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