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爷子又带着儿子孙女来到县衙后院,倒是陈晨第一次进内宅大院,眼睛趁人不注意,小心的四处打量着,进入大门后就沿着青石板小路往内宅走去,院子里有花有树,还有小的假山石,看到一排青砖瓦房,被下人带着继续往里走去。
要说这勾毛线的手艺那还是小梅的最好,但是小梅现在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得先征得妹夫的同意呢。
所以陈有全去县城和小梅夫妻商量了一下,小梅说这个又不用一直固定的坐着,比绣花强多了,不影响啥的,小梅接了勾两件花纹漂亮的背心,颜色就定了大红色和灰色,陈晨勾两顶帽子,同样的颜色,好搭配。到时还是交到钱大人手里,听听大人的意见。
陈晨勾了一个红色的毛线帽,是护耳式的,帽顶上一个毛线球,耳朵边垂下来两个毛线球,帽里用棉布内衬,防止扎头皮。另外还勾了一个同款的浅灰色,帽沿上缝了同色兔毛,戴上显得又萌又可爱。
不过这些车轮做的凹槽不是很规范,好在这线圈也有点弹性,一边修整一边也能套上,这些木工看着陈氏车轮整齐的凹槽,也纷纷动脑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自己也要好好琢磨琢磨呢。
这有需求就有动力,倒是把这些木工的手艺都提高了不少,各种小新奇的工具也开始做了出来,甚至开始蔓延到运输,家具的打造,农业工具的改进,民间的匠人很是爆发了一把热情。
勾针传扬
这些老胳膊老腿,拎着东西走老远还是很吃力的,有了这车子可是轻松了不少呢,所以只要东西好,自有识货人呢。
就是这个车轮的麻线圈他们还是做不出来,所以还是只能买现成的车轮或者麻线圈,好在这车轮也有两个型号,各家找了木工变换着颜色和样式,把个三轮车做的花花绿绿的,很是热闹。
很快陈有全就收到消息,说是需要大量的车轮和麻线圈,这种车轮倒是很多木工师傅都会做,估计就是麻线圈最紧缺,不过他还是让师傅帮着找了两个做车轮手艺好的木工,也商定好价钱和数量。
小梅把灰色的背心也同样把边上滚了一圈兔毛,和帽子搭配的刚刚好,几个女人拿在手里稀罕的不得了,虽然毛线还是有点扎手,可是里面还要加件里衣穿,就不影响啥了。
钱大人近来也是比较清闲,宁县这两年风调雨顺的,自己的政绩也很是亮眼,年底估计又能收到上官的褒奖。
正在后院里自得其乐呢,听下人说陈家村来人了,忙请进来。
随着三轮车的火爆,这麻线圈自然也被人关注的多了起来,奈何自己怎么琢磨,也做不出这陈氏车轮做的这种,又紧凑又结实,一些有心人也开始想办法打听了。
于是秋天的时候,陈有全和李氏都发现有人暗地里打听这麻线圈的事情,不由有了警觉心,在家里商议了之后,找了老爷子出个主意。
“看来是有人盯上了,还是传出去吧,不过还是往上传比较好。”老爷子也是穿上毛线背心的人了呢,自是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可不只是麻线圈展现的这么点,再说他也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又不好保密,他们这些庄户人家又没啥警觉心,万一招来祸事就不好了。
李氏也特意回了趟娘家,找了自家两个嫂子帮着勾麻线圈,再加上小梅这个主干力量,一个月以后,这批货又到了府城,很快也被抢光了。
特别是麻线圈,很多自己等不及的,在家请木工做了车子的,等的可就是这麻线圈了,他们现在也知道这线圈上面的桐油如果磨损了,可以再刷新,这线圈可以多使用一段时间的,就很是关心的观察着自己的车轮,怕把麻绳磨坏了。
还有等不及的开动脑筋装牛皮的,藤条的,总之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用了起来。